疏經通脈臟腑調理術:“五液”屬于中醫的概念,即指:“汗、涕、淚、涎、唾”,是人體內的五種體內液體。
疏經通脈臟腑調理術:我們先說“汗”。由于心主血,血汗同源,心為陽臟,“陽加于陰則為汗”,因而,有“汗為心之液”一說。在病理上,如果出汗過多,容易耗傷心血,就會表現為心悸、心慌。如果陽氣熏蒸津液出皮毛而為汗,汗多不僅要傷津耗液,也會耗傷心氣,如大汗淋漓不止,就有可能引發亡陽的病變,這就是常說的“氣隨液脫”。在臨床上,因心氣不足或心血不足可以引起病理性汗出,如果出現胸悶、胸痛、氣短、汗出等癥狀也可能是心絞痛發作。
來說“涕”。涕出于鼻,鼻為肺竅,故“涕為肺液”。肺司呼吸,鼻為氣之通路,肺和則氣道通暢且能辨五味,如果肺發生病變,則涕也會異常,所以可以從涕的改變作為肺病辯證的根據之一。比如,清涕為肺寒;濁涕為肺熱;無涕為肺燥。
再說“淚”。淚出于目,目為肝之竅,故“淚為肝液”。淚有滋潤眼目,使之濡而不干澀,并能經常沖洗異物,維護眼睛內潔凈的功能。如果發生病變,淚的分泌就會出現異常。如肝陰虛,津液不足,淚無所化,兩目就會因失養而干澀;肝經感受風邪,則迎風流淚而兩目作癢;如肝經濕熱,熱淚膠黏,則兩目畏光作痛。這些對于臨床辯證與診斷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還有一點,久視傷血,可以引起視物模糊,就是因為長時間注視傷及肝血的緣故。
再說“唾”?!巴贋槟I之液”,為腎所主。正常情況下,唾液有滑潤口腔,濕潤食物及清潔口腔等功能。如果發生病變時,腎會發生異常,如肝腎陰虛,唾無所化,則感口干舌干,入夜尤甚。唾為腎之精氣所化,要吞咽下去,絕不可隨便吐出,否則久必傷腎。養生學上就有舌抵上顎,讓津液產生,然后吞咽下去以達到健脾補腎的效果。
還有“涎”。涎出于口,口為脾之竅,因而,有“涎為脾之液”之說。涎常會與唾合成涎唾或唾液。因脾開竅于口,胃與脾相互協作,脾胃功能正常,水濕得以運化,則津液充足而口中和,不燥不淡,食則能辨五味。如果脾胃虛寒,水液不化,冷涎上逆,則口淡乏味,泛惡涎多;如果胃火熾熱,熱灼津傷則口燥涎少;心脾兩虛,氣虛血瘀引起的中風,氣虛不攝,則口角流涎;脾健胃強的人,遇見美食往往口中涎多。
此外,五臟所主五液,是津液注于外竅而致,腎主水,故五液皆與腎有關。比如,陰虛內熱的盜汗,就是腎陰不足,不能平和心火引起的?!拔迮K之傷,久必及腎”,在臨床上,可以通過五液各自病理變化,來分析判斷本臟的病變,作為腎病辯證的參考。
五液皆為五臟精氣所化生,所以五液的變化,就能顯現出五臟的病理變化,通過五液的變化去判定五臟的病理變化,正體現了中醫“司外揣內,見微知著”診療方法。
【疏經通脈臟腑調理術】擁有十大經典手法,以純天然輕柔手法,以脊柱、督脈、膀胱經為總綱,可快速提升人體陽氣,調節陰陽失衡;排除體內寒濕瘀堵等毒素;疏通全身經絡氣血,增強免疫力;使氣血運行平和,使身心舒暢;并激活臟腑器官功能,恢復人體自我修復力,達到防病健體之目的。
此技術結合道家修煉方法、五禽戲、八段錦、易筋經、坐忘、吐納等功法,集心法、技法、理術于一體,是一套全面的以調理帶動自我修煉,調理與功法于一體的技術,調理別人的時候,對操作者也是一個修煉和放松的過程,調人不傷己,調人又調己。
疏經通脈臟腑調理術:如有問題需要咨詢,請聯系:17558499390(通/徽/信)
上一條:正骨培訓痛立止理骨術:膝關節“彈響”,可能是這8大問題導致的,值得注意!
下一條:正骨培訓:女性骨盆傾斜是百病之源,有這些問題注意是否是骨盆問題 |
![]() |
Copyright ?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:徐州孵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蘇ICP備16067469號
地址:徐州市鼓樓區復興北路和信廣場a座11樓1130
徐州孵德痛立止理骨養生堂利用"痛立止理骨術"可緩解腰椎間盤突出,頸椎病,腰椎滑脫手麻,脊柱側彎等,可緩解徐州腰椎間盤突出,徐州頸椎痛的疼痛,見效快,疼痛緩解快